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

学校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指导
增强自信心 改变不良心理 迎接挑战——就业指导讲座材料
作者:招就处来源:招就处时间:2012/6/10 10:53浏览:2073

当今部分中职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的不良心理,因而在应聘面试中遭遇障碍,针对此种情况,该如何教育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呢?有什么有效的对策呢?

一、中职生就业存在的不良心理

由于人才市场的需求、社会对高学历层次的向往以及某些用人单位的制度不合理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中职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度增大,一再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些都是外部的客观原因;此外,还有一部分中职生是由于本身存在一定的主观原因导致的。

缺乏自信,自卑畏缩。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来源很多,一方面是当今社会,高校扩招,大学生满街都是,因此,相对学历较低的中职生在一般人的眼光里算不得“人才”,这样无形中令中职生自我感觉“不良好”;一方面是中职生本身在学习方面,尤其是中学阶段,成绩不突出,自认“差生”,长期这样的心理影响,自己就没有养成足够的自信心。他们很多甚至还没有参加面试就认定自己是“不行”的了。自卑心理使一部分学生始终找不到工作。

眼高手低,盲目自大。跟自卑相对的是,少部分学生存在一些自大自满心理。他们异常的自信,觉得自己掌握了过硬的知识技术,内心上认定自己非高薪、高位、高尚的工作不做,但实际上眼高手低,只懂得一点皮毛。他们或者其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势,有些观点甚至还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应由学校或者国家分配正式的、稳定的工作,而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工作。譬如,有新工作推荐了,学生第一句话总是问:“工资多少?”要是说个七、八百元,他立马就不屑一顾的样子:“这么少啊!现在这个社会还有谁打几百块的工?扛东西做苦力的都不止这个数了!”他就好比井里的一只青蛙,只会呱呱地叫,以为自己的是顶尖人才,没有轿子抬着是不出去的。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存在着焦躁心理以及依赖心理。由于各方面原因,部分中职生找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反而是好事多磨、困难重重,因此在屡次失败的打击下和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他们表现出异常的焦躁。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找好几家单位也是干十天半月就辞职回家,整天就喜欢留在家里上网玩游戏。这种过分依赖家庭,过分享乐的心理,始终没有出外应聘的准备和坚持做好一份工作的意向。

在自卑、自大、焦躁以及依赖等不良心理的心理影响下,部分中职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也给学校的推荐就业工作带了一定的难度。 

二、解决中职生就业不良心理的对策

     要解决中职生就业的不良心理,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各方面的努力。

进行就业指导,引导健康心理。学校应相应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以及举办就业知识咨询活动、模拟招聘现场等,使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走积极、健康的就业之路;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及毕业生情况,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多渠道向外输送毕业生,为中职生就业创造机会。

    增强自信心,掌握就业技巧。中职生应抛开自卑心理,充分了解社会上的人才需要,应认识到无论哪一个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都有层次之分,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亦有层次之分,而不是一律都是“大学生天下”;同时,要看到自身实际动手能力上及工作务实程度上的优势,抓住机遇,抛开自卑,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而不要因一两次求职找不到工作就心灰意冷,畏畏缩缩。

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从低做起。“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年轻就是资本,不可能一步到位,应注意慢慢积累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这样才能为以后找到理想的职业奠定基础,而不用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把握机遇,展示自我优势。不要过分焦躁,也不要过分依赖家长或者师长,而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自身的心理的承受能力,牢记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要自己努力争取、把握,展示自己的优势所在,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也是在与人际交往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坚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以及博古通今的学识和见识去更好的掌握人际关系,让对方相信自己的技术特长,并且乐于互动沟通,最终达到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福建省长乐职业中专学校

FUJIANSHENG CHANGLEZHIYEZHONGZHUANG XUEXIAO

招生热线:0591-28805898    28886810闽ICP备12005266号-2
学校地址:长乐航城街道里仁工业园区厚德一号Copyright ? 2021 福建省长乐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