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教育专业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调研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尊重行业用人单位对生产与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着力推进“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凸显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二)调研方法
1、 调研方式
互联网查询、文献检索、书面问卷、座谈会、个别面谈、电话访谈。
2、 具体途径
⑴通过网上查询长乐区域经济以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⑵通过文献检索(如《长乐年鉴》、《长乐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等)获取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信息;
⑶通过长乐市教育局幼教科了解我市幼儿园发展情况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⑷通过长乐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了解我市幼儿教师进修培训情况;
⑸通过走访长乐市各类幼儿园了解幼儿教师的人才构成和工作情况;
⑹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长乐职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素质调查问卷》、《长乐职专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专项企业调研调查问卷》)把握一线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二、学前教育专业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需求调研
1、 长乐市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市现有127所幼儿园,580个班级,其中公立76所(含部门办2所),193个班;民办51所,387个班。幼儿教师(含园长)1104人,其中公立教师229人,民办教师875人。学前三年在园幼儿19505人,其中公立7608人,民办11897人,入园率达93%。公立和民办两种形式并驾齐驱,优势互补,共同撑起长乐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片蓝天。
目前,长乐城区幼儿教师基本能满足需要,但镇村两级缺口大,全市幼儿教师缺口约为150人,主要集中在民办幼儿园。由于多数毕业生想留在城区,所以一些民办园只好去邻近的县城(如闽清县)去招聘教师。随着长乐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年我市经济发展目标:GDP增长15%),城区宜居宜业宜商的良好城市生态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来自本市乡镇人口和外来人口,城区幼儿园的就学压力开始显现。按照长乐市委市政府的学前教育规划,我市力争三年内新增2所城区公办幼儿园,扩大各乡镇中心幼儿园规模为9到12个班,继续实施多形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将达到98%。因此,未来几年,长乐市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相当大,学前教育人才的前景非常看好。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相应提高,比如进公立幼儿园要求要有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及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2、 长乐市学前教育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幼儿教师中,本科学历有30人(公立19人,民办11人),约占 2.7 %;大专学历有288人(公立201人,民办87人),约占26%;中专学历(含中职) 有779人(公立9人,民办770人),约占70%;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有7人(全部是民办),约占0.7%。因此,我市公立教师学历构成明显好于民办幼儿园。年龄构成方面,公立幼儿园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民办幼儿园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20—35岁,相对而言,我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年纪更轻也更有朝气。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需持证上岗已成趋势,可事实上,在我市民办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多数来自职专毕业生,所以,她们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很少。由于职业的特点、工资待遇偏低(公立园教师月工资约4000元左右,民办园教师月工资约2500元左右,实习、见习期的民办园教师月工资则更低),加上长乐人不安于现状等诸多原因,多数幼儿教师结婚后就辞职不干了,所以长乐幼儿教师的流失量很大,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每年幼儿教师的流失量约为8%,因此,长乐幼儿园每年需补充幼儿教师约100人。
3、 长乐市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会的有教育分管领导、学前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学人员,商讨的结果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幼儿教师、生活教师、育婴师、前台工作和机动人员。在此之后,福州文教职专还有闽清职专、连江职专、闽侯职专三校联合也都先后举办了学前教育专业岗位任务与能力分析会,这两次会议认真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与就业形势,针对我校提出的五个职业岗位展开进一步的论证,最终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应当就是幼儿教师。与会专家们认为由于中职学生起点低、学制短(在校学习两年)、市场需求量大,胜任幼儿教师岗位工作实属不易;保教不可分离,幼儿教师还必须懂得保育;如果学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前台接待还是机动人员都不成问题;至于育婴师,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育婴师资格证,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
根据福州市职教中心规定,中职生要想拿到毕业证书需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我校仅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取幼儿教师艺术技能初级证书。为了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我校正积极创设条件(如联办大专班)动员学生进修学前教育专业大专课程,争取考取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4、 企业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一线岗位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
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只是文凭和证书,更看中学生个体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职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3—6周岁幼儿),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则更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职业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学习创新意识、主动与竞争意识等);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礼仪素质等);职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情能力等)。“德”与“才”之间,用人单位更看中“德”,她们认为教的差一点不要紧,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以德为先。园长们一再强调:由于幼儿年龄小,教师的职业道德甚至比职业技能更为重要。目前,民办园中部分幼儿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淡薄,抗挫折能力较差,稍有不顺就辞职走人,这让用人单位头疼不已,因此,长乐市民办园更加迫切需要那些具有良好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心理素质的幼儿教师。
三、长乐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调研
1、 长乐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长乐市仅有一所中职学校——长乐职业中专学校。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
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总1001课时。其中必修课有七门: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修养》、《政治经济》、《哲学与人生》)、计算机、体育、艺术,总913课时,约占91%;选修课有礼仪公关、心理健康和其它德育三门课程,总88课时,约占9%。教材全部采用福州市职教系统统一的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学生各科成绩以百分制进行综评,考核方式有课堂表现20分(占20%)、作业情况20分(占20%)、平时测验10分(占10%)和期考50分(占50%)。由于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各专业通用、专业特点不明显,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其次,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较单一,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缺乏,这对于公共基础知识本来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说,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地调动。再次,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加大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实用性技能的需求,有的学生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专业技能过硬,公共基础课程学与不学无所谓。
2、 长乐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需求的矛盾及其
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是因为学生上岗要有一段的适应期(约两年左右),这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过于漫长,他们希望学生上手要快,最好一毕业就能直接胜任岗位工作。供需矛盾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就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⑴培养目标与行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现在用人单位都非常看中人的职业素养,而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品质的重要课程,能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就目前而言,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约为1:2(公共基础课程总1001课时,专业技能课程总2069课时),这些课时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⑵课程教学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之间没有找到很好的结合点
目前,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主要以传授系统知识为目的,忽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尤其是与实际联系不够,以致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3—6周岁的幼儿,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生命周期中的重要启蒙阶段,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在课程教学中找准二者的结合点,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⑶教材体系未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在教材使用上,教师主要采用通用的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这对于具有鲜明特点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明显存在偏差,因此,当务之急应当寻找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教材或教师自编校本教材。
⑷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进和创新
由于教学计划及大纲的要求,使得教师主要是教会学生一定限度的书本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去辅导学生、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会学习。最终的考核也主要是一些以记忆为主的知识,而不是企业迫切需求的良好职业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
3、 长乐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结合点
⑴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把职业素养具体化
过去许多人误认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是德育课程的主要任务,事实上这应该是所有课程教师都要承当的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应当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把职业素养具体化,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把职业素养的要求渗透到各个课程教学中去,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重任。
⑵结合具体情境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简单的道德说教与训斥办法是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的途径是将具体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教给学生体现职业素养的具体方法。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虚拟情境和现实案例来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四、对长乐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改革建议
1、 长乐市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调整建议
根据一线幼儿教师反馈的信息,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应当与幼儿教师教学
实际保持一致,避免过于繁难而实用价值不高的教学内容,力求做到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素质与技能。比如:语文教学方面应侧重口语教学,强化文字表达训练;数学教学方面应降低难度,以适量够用为度,适当增加一些生活数学和趣味数学的教学内容;英语教学方面应侧重于日常口语交际和学唱英文儿歌;德育教学方面应以师德教育、礼仪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为主要内容;体育教学方面应以培养学生传授体育基本动作、技能的能力和编排体育游戏为教学重点;计算机教学方面应强调计算机实用技能教学,如文档处理、课件制作等;还有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公关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总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当更加贴近幼儿教学实际,突出其应用性,做到方便实用。
2、 长乐市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结构设置调整建议
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认为可适当提高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建议由目前的1:3提高到1.2:3),通过增加一些公共基础科目(比如选修课)或一些课程的课时量(比如语文、心理健康等)来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同等重要,我们应当做到公共基础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平行并重、协调发展。
3、长乐市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改革建议
优先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育部和各省推荐教材以及获奖教材,还要特别注重教材的质量和教材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以不断提高教材选用的优秀率。倡导教师自编教材,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根据专业素质和能力需要编写针对本专业群的实用基础课程的校本教材和参考资料,努力形成富有本专业特色的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体系。
4、 长乐市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改革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两个重要转变:一是从“教”向“学”转变;二是从“知识传授”向“问题解决”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5、 长乐市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建议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良性发展。我们应当注重将结果性评价转化为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如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知识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并把平时的竞赛成绩、幼儿园实习、见习的成绩等按百分比折合在内等,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
6、 长乐市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其它建议
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
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首先教师队伍要稳定;其次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参加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向“双师型”的知识结构靠拢,提高公共基础课服务专业技术教育的水平。
⑵创设实训环境,大力开展公共基础课程的能力实训。
一直以来,学校非常重视专业技能的实训建设,而公共基础课程的实训几乎处于空白。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公共基础课程实训环境建设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学校应大力开展公共基础课程的能力实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教研室
2012年3月20日
FUJIANSHENG CHANGLEZHIYEZHONGZHUANG XUEXIAO